FT中文网:这让人觉得有点意外,是否可以这么说,清华内部的风气比社会上保守一些?
蒋方舟:当然保守了。我大一的时候可能还觉得:天哪,这个学校怎么是这样的。当时还处在一种震恐的状态,觉得处于一群“青年近卫军”的包围之中。现在我已经接受了他们很保守、价值观很封闭和坚固这个事实,是在这个前提下讨论。
FT中文网:会不会其他学校的情况会有些不同,比如北大?
蒋方舟:我没多少了解,不过也许会好点吧。比如,据说北大学生也对“会商”制度写过一篇“檄文”性质的文章,得到的公开认可会比较多一些。清华与北大相比,感觉离权力更近一些。北大的学生也许会更多地做围观者或批评者,而在清华,要成为权力系统一分子的意识可能比较强。我大一时比较震恐,因为觉得大家都是一种做“当代领导人”的心态、统治者心态,这个可能是让我比较害怕的,因为我从小到大都不是这种心态。
FT中文网:你觉得这样的情况主要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结果,还是大家自觉维护的结果?
蒋方舟:我觉得是自觉维护的。比如有时我想谈一些社会问题,很多人的回应都是“中国不能乱,乱了以后怎么治理”之类的话。他们很多是在自觉维护一种秩序、和平和稳定。虽然不是在主动迎合、主动制造,但确实是在自觉维护。我最担心的是那种自己吓自己、谈虎色变的心态,这也是我不能理解的。比如,他们离那条危险线其实还有十米,但是他们就走在一条一毫米都不敢歪的道路上。这样的心态会在内心里异化,最后言行合一,不敢逾矩。这种恐惧是我不能理解的,因为他们都成长得很顺,没有经历过哪怕一次政治迫害,也没有在这方面吃过苦,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
FT中文网:校内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多吗?
蒋方舟: 思想教育对我没有什么作用。我们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之类意识形态必修课,还有一些我称之为“审社会主义之美”的选修课。上课之前播放最高领导人在几次全会上的讲话,我和几个韩国留学生夺门而出。国际关系的课也很受欢迎,因为论调比较阴谋论,比如“西方打利比亚是为了争夺石油”之类。
FT中文网:按道理来说,清华学生受过比较好的教育,思想上应该更开明一些才对啊。
蒋方舟:显然不是这样的,因为他们从小受到的历史教育、政治教育,就是要“审社会主义之美”。到了清华之后接触到的这些,和他们从小接受的价值观是符合的,所以接受起来很顺畅。要进入清华就要在考试里拿到高分,要拿高分,对这些东西半信半疑是不行的,必须全方位地接受其价值观,才能考入清华吧。
FT中文网:新闻系的课程在这方面怎么样?
蒋方舟:我举两个例子。去年的李鸿忠“抢笔”事件后,上一位教授的课时,我站起来说,能不能谈谈对这件事的看法。当时老师就说,“好,我来表演李鸿忠,你来表演那个记者”。我就提了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他就用一种带有统治者心态的语言回答我,比如“你怎么能这么说啊,我们湖北发展得很好啊”,给人以一种特别聪明的危机公关的感觉,底下的学生就笑声加掌声一片,觉得回应得很好。可以看出,这其实是一种培养发言人的教学方式,是在培养记者的“敌人”,而不是记者。有一节课的期末作业是让我们去长安街一带客串城管,回来后写“城管也不容易”的文章,每人交3000-5000字。我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