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有一个财会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简历中写上“精通大陆税法,对合理避税有专题研究,竟成了外企的抢手货。这种现象,在招聘中决非偶然。读者廖仲毛近日在给编辑部的信中说,新闻有导向,企业招聘人才也有导向,人才招聘也要把好导向关。
廖仲毛在信中说,新闻是有导向的,企业招聘有没有导向呢?我以为,也有,它就是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比如,大多数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会在条件一栏里写上“遵纪守法”这一条,这不是多此一举,它对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正常的社会秩序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有少数企业在招聘时没有把好应有的导向关,出现了几种不良倾向:
不守法度
事实上,现在有一些单位为了实现赢利,采取种种不良方式,搞所谓的整合“社会资源”,已经超越了法律的规范。比如,有的企业强调求职者必须有政府关系背景,这明显地会助长以权谋私的不良社会风气,对其他企业构成不正当竞争。还有上面所说的企业之所以招聘懂避税技巧的“人才”,其目的很明显,就是钻国家空子。近年来,不少外资企业生意红火,账单上却显示微利或亏损,存在明显的偷税漏税漏洞,这已引起了税务部门的高度关注。还有的企业在招聘时,明目张胆地询问求职者能不能把原工作单位的客户带过来。这些都是违背法律规范的做法,弄得不好,会把应聘者引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践踏美德
一些企业为了招聘到有竞争力的人才,不时采取有违于传统美德的招聘方式,这种招聘方式如果成为主流,势必扭曲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造成社会观念上的迷乱。
比如,有一家企业在招聘时,以情境模拟的方式,看应聘者在老弱妇幼没有座位的情况下,是否会主动让座,结果,所有主动让座者都惨遭淘汰。招聘方大言不惭地说,这些主动让座者只有美德,没有竞争意识,不是闯击市场的好员工。这样的结果实在让应聘者大感困惑。企业招聘人才,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方向,但是在考评求职者是否符合自己的用才方向时,应当进行全方位的考察,而不是用一个有违传统美德的题目来敲定应聘者的终身。
企业聘才时,都要进行面试。面试时是说真话好呢,还是说假话好呢?从诚实守信的角度讲,讲真话应当是没错的吧。但是有些企业却喜欢从求职者的真话中找碴,再用演绎推理的方式,得出人家不适合企业的结论。微软亚洲研究院一位副院长曾经举了一个面试的例子。说的是有一位国内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在校时成绩优秀,并有论文获得过大奖。但是这位佼佼者最终却落选了。原因是这位研究生说了一句真话,他在评价其与导师的关系时,说了导师一些不好的话,列举了导师在该生独立完成的论文上强行署名,且署在第一作者位置上的卑劣之事。其实这位研究生说的是实话,道出了当前高校客观存在的不良风气。但是微软的面试人员却认为,这位研究生没有宽容精神和合作精神,硬是把人家给枪毙了。如果企业都像微软这样选才,谁还敢在主考官面前说真话?这种面试方式虽是企业行为,但有较坏的社会负面影响,不值得提倡。
公然歧视
职场歧视已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如只聘前五名、只招本地户籍生、按血型聘才、姓裴的不招、女性不招等等。应当说,这些歧视行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侵害了宪法赋予求职者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人为造成了职场中的不公平、不公正,会引发社会矛盾,是一种极不好的用才导向。
廖仲毛建议,对于种种有不良导向的招聘行为,劳动监管部门应当予以重视。要加强对企业法律法规方面的教育,对其招聘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对公然违反法律法规的招聘行为应当予以取缔;对于造成侵权的招聘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对违反道德的应当予以纠正。
对用人单位来说,也要注重形象建设,遵守法律、法规,恪守社会公德,引导人才诚实、守信、向善,从而在求职者和公众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时下,人才市场是一个双向选择的市场,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人才,人才也在选择自己满意的企业。社会特别是企业的顾客和潜在顾客也在关注着这家企业的一举一动,如果因为招聘而丢掉形象分,不仅会受到应聘者的谴责,也会引起顾客的反感。事实上,现在也有很多好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不仅把好导向关,还传达了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受到社会的好评。比如,麦当劳在各国招工时,不仅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还会主动招聘一定比例的残疾人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