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在扎堆亮相的美国大片中,《初学者》可谓难得的小清新,它哀而不伤,温暖、感人、苦乐皆悠然,且不落俗套。
从《吮拇指的人》到《初学者》,迈克米尔斯完成了自我风格的延续和成熟,但这部在哥谭奖上同《生命之树》并列最佳影片的电影,在整个得奖季却未获得普遍重视(除了饰演老爸的普拉默拿男配拿到手软)。因为它的立场、态度以及选择表达的方式,早已在这类粉红现实主义的家庭电影中沉淀塑形,不再新鲜。
同样是讲家庭,评论界更愿意去谈论《凯文怎么了》,母子恨到灭族的地步,不用说清楚原委,只放大仇恨的眼角都能让人伸长脖颈。《初学者》却只是用含情脉脉的口吻,粉饰一段艰难的心路历程,对生活的宽容态度令人发指。近八十岁才决定出柜的父亲,即便要用第三视角远观,好莱坞八成的人大概都会在GAY点上多做些文章——比如他四十年死守的婚姻,比如他无法维系的父子羁绊,总之把边缘性、特异性拍出来,就能在影评界掀起风波。但米尔斯却痴迷普遍意义上的家庭关系,把影片拍成了一部无法言说的“爱的自学”和“爱的教育”。
从某种程度上说,《初学者》和《蓝色情人节》、《孩子们都很好》属于同一类型,它们用生活的表象屏蔽戏剧化的可能,诉说生活的肮脏同美好是一般重量,没有谁比谁更出彩。不同的是,导演米尔斯面对的是自己的过往,点滴浓情总要渗透淡而处之的态度,以至于模糊了《初学者》背后略显单薄和匠气的文本。
事实上,当米尔斯奉上这出怀念逝去老父的影戏时,遮盖掉生活伤痛的,不仅仅是过于考究的漂亮画面而已。他嘴上说要拍一部私人化的电影,却处处照顾观影者的情绪,就像那只一直陪伴左右的杂毛狗亚瑟,在阴郁遍布的角角落落,总有它天然呆卖萌,让人忍不住舒展眉头。为让影片不至于迷失于写实化的沉闷里,除了音乐勾兑情绪外,影片还在结构上下了不少功夫。口述口吻下,三个时间层面的故事(无父的童年,陪同父亲度过的最后时光,再度无父的中年)带着同样的哀愁和冷笑点,交叉往返着。另有儿子奥利弗的插画作品《悲伤的历史》作为轻描淡写后心情灾难的旁注,分插其间。虽都是那些老派小清新追捧的伎俩,极易遭新世代贬斥,却必须承认技法全作用于叙事。呆照、集锦外加喋喋不休,以跳戏的喧嚣切断绵长的抑郁情绪,将影片的三线叙事切分成幕。它在凡常无痕的生活中,人为嵌入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戏剧化起伏,还用最少篇幅介绍了最多的社会背景、前史、人物性格。
大格局在类型、非类型之间找到定位后,影片看似随意的细节排布亦工整细致。同为闪回结构,《蓝色情人节》的凌乱跳接,是让观众以片段为单位消化情绪,再按常识重组一段走向坟墓的婚姻。《初学者》则将闪回作为事后回望的语调,把现在、过去、过去的过去变作互相指涉的谜语。当童年奥利弗和母亲玩指路开车的片段随性出现时,病重回家的老父亲童心未泯地同屋子打招呼时,梅兰妮像奥利弗一样介绍自己的房间时,米尔斯试图向观众们展现爱的作用方式——无声无息地留在你的潜意识里,将你变成他和她。人所无法逃脱的记忆羁绊,在100分钟的反复无常后,将三个时空变作了一个首尾相连的圈,它们的不安分虽推翻了十足的可信性,去不妨碍组在一起说服众人,爱从未远离。
“那里住着一些人,一半相信奇迹,一半相信现实,他们一直在争斗……”米尔斯显然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他先给你看废墟,再给你看他所相信的奇迹——影片讲述的正是一个“爱无能”寻爱的旅程。母亲婚姻生活中的失望点缀着试图沟通的父子情,尝试平复的丧父之痛,其背后的真相却是四十年坚定不移爱的付出。片头那瓶小雏菊,终在片尾照片递来的那一束中,找到阳光的理由。
所谓《初学者》,其实是爱的“后悟生”,偶遇的女人虽是明晃晃的主线,却只是影片的药引子,初学者的旁支。相较而言,这段“遇见另一个我”模式的相恋多少暴露出小清新的“作”态。烟火会上,儿子融入父亲生活后的“FUCK”一闪而过,勾人泪湿,小情侣突破心中障碍走到一起的戏码,大段大段却无法让所有人投入,还好,影片的高潮未落在千里觅情人,而是奥利弗在老爸情人面前说出“因为他爱你”的心底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