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有张以庆的《幼儿园》珠玉在前,这个片子我实在给不了高分。
同是纪录片,《幼儿园》里的孩子明显有意思多了,虽然很多人诟病老师的教育方式,以及孩子们受社会的诸多影响,更有人说他们都被“洗脑”了,可是我还是从《幼儿园》里面看到了他们天真、动人心魄的一面。《幼儿园》只有五十几分钟,说的话很多都是武汉方言,老师也不像这部里面的“大李老师”那么通情达理,大都很凶悍。小盆友们也常常打人。但反映的问题无数,引人思考,画面纯净。《成长的秘密》(据说这个系列有不少集),看了四十几分钟,问题没反映多少,浪费时间的镜头无数。就一部“纪录片”来说,这《成长的秘密》真不能算拍的好。
片中最刺耳的就是那个“请”字。虽然对于儿童教育及其心理学研究不多,笔者也承认对孩子是需要尊重的,《幼儿园》中的老师无疑是在摧残孩子,本片中的“大李老师”也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我觉得这个“请”字用得实在是矫枉过正。如果希望孩子做什么,完全可以用商量的口气。如果跟孩子说话句句话带“请”,真是太过也太刻板了,尊重不是用词上的,而是心灵上的。再说了我们正常人说话都不带这么诡异的。
这片讲来讲去,就是反映孩子对空间感、世界的探索,大李老师的也解释了很多。但是在《幼儿园》中,什么解释都没有,只用一个孩子放板凳的镜头就解决了:没有人打扰那个孩子,他一个人在静静地、努力地想把一个板凳摞到另外一个上面,却因为方向的错误而无法完成。看得时候或许有些滑稽,让你不由自主地想上去帮他一把。但孩子大部分时间就是这样的。他在探索世界的时候不一定要别人的关注和引导,探索的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我们成年人用自己的思维去解释孩子的行为本来就是有所偏差的。
片子中“大李老师”说我们不应该太早把对孩子的教育上升到道德的高度,我们有很多年的时间可以对他进行道德的教育,可是探索世界的兴趣只持续一点点时间。我觉得她说的很对,除了最后一句——我认为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可以持续很久,并不是你阻止了他的一个行为,他就再也不探索了。所以用这句话解释片中的纵容孩子的行为还是有所偏颇。孩子去拉架子上的包和架子,不是道德不道德的问题,而是安全不安全的问题,对孩子的教育首先要建立在安全的前提下,否则人没了什么都是白搭。还有孩子把别的孩子的鞋子扔到垃圾箱,我们对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并不知情,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孩子的动机不可能是消极的,但片中一定要把这一行为归类为“孩子对世界的探索”,还有待商榷。
《成长的秘密》中的“巴学园”,无疑是想实现中国的“窗边的小豆豆”,但我觉得这个中国的“巴学园”做的并不够好。它强调尊重,可是我觉得只是形式上的尊重,从那个“请”字可见,而且效果也一般。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片中的主角拿了一个凳子,另一个孩子也想要这个凳子,两个孩子开始抢,老师就和另一个孩子说你不能拿这个凳子,你应该去拿另一个,因为是他先拿到的。——遇到这种问题难道不应该先告诉孩子抢东西是不对的,然后应该互相谦让吗?虽然理论上是先到先得,我们大人都明白。但是如果这样教育孩子,那么孩子就会以为所有他先摸到的东西就都是他的了。
《幼儿园》中可以看出教育的污点有更多,简直数不清——但是那部片就是为了反映这些问题。而《成长的秘密》持一种说教的态度,意思是大家应该参考这样的教育方法,这样的话立意就不一样了,所以拍片子的人更应该注意细节问题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