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544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湘昆,湖南的地方荷兰乳牛奶粉大戏剧种之一,乃湖南荷兰乳牛奶粉昆曲的简称,与我国南[url=http://www.chinacenn.com/News/20130902-186613.shtm]荷兰乳牛奶粉[/url南的桂阳、嘉禾、新田、宁远、蓝山、临武、宜章、郴县、永兴、常宁等地,并以桂阳为其发展和活动中心,故又称“桂阳昆曲”。    早在明代万历年间,我国戏曲的主要声腔之一,昆山腔便传入湖南,对湖南地方戏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我省的湘剧、祁剧、巴陵戏、辰河戏、荆河戏、武陵戏等地方大戏剧种中,还保留了不少昆腔剧目和曲牌。    关于湘昆如何在桂阳形成的具体过程,目前还难于稽考。有传说曰,在明末清初之时,清兵南下,血洗扬州,殃及姑苏,苏州的昆曲艺人为避战乱,来到湖南的桂阳传艺,因此昆曲流入了桂阳。也有人说,是在清咸丰年间,桂阳一批在外地做官的人,喜欢昆曲,从苏州请来昆曲艺人教授昆曲,使桂阳的昆曲得到更快的发展。还有人说,乾隆年间,一位名叫李昆山的苏州人,在广东当兵,开小差回家,路经湘南,教了一个弹腔戏班几出昆曲戏,引起了当地观众的兴趣,故而流传开来。从零星的史料分析,桂阳最早的昆曲戏班――集秀班,乾隆年间曾到广东演出。1798年,在离桂阳城30余里的隔水村,建了一座戏台,上演了许多湘昆剧目。从光绪到民国年间,这里的湘昆戏班多达10余个,涌现了周流才、谢金玉、刘翠美等一批深受观众欢迎的著名演员。在湘昆流行的地方,还出现了一些湘昆票友组织,为湘昆的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清末民初,昆曲在各地普遍衰落,而在湘南的桂阳一带,湘昆仍然受到观众的欢迎。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对湘昆艺术的发展十分重视。在梅兰芳、田汉等同志的提倡下,湘昆得到恢复和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地方戏曲剧种。1956年,政府组织老艺人挖掘湘昆艺术遗产。1957年,省文化局举办湘江昆曲训练班,培养了建国后第一批湘昆艺术人才。1960年,成立了郴州专区湘昆剧团,使一个濒临消亡的剧种得以复活。田汉同志以“山窝里飞出金凤凰”之句,盛赞湘昆的成就。尔后几经演变,剧团定名为湖南昆剧团,1960年以来,先后整理演出了《钗钏记》、《白兔记》、《牡丹亭》、《杀狗记》、《风筝误》、《浣纱记》、《玉簪记》等一批传统剧目。其中,《武松杀嫂》、《荆钗记》以及新编故事剧《苏仙岭传奇》在全省会演中获奖。根据表现当代生活的需要,他们创作了《腾龙江上》、《莲塘曲》、《烽火征途》等现代戏,在湘昆艺术的革新创造方面,作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尝试。经过较高层次的培养和训练,一批年轻的演员、乐手在演出实践中茁壮成长,湘昆艺术后继有人。其中的佼佼者,青年演员张富光,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    跟与其同源的苏昆、北昆比较,湘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上演剧目方面, 适应乡村演出和农民观赏习惯的需要,主要是一些情节完整的大本戏。现存有《八义记》、《麒麟阁》、《七子图》等40多出大戏,和《醉打》、《思凡》、《花荡》、《拾金》、《出塞》、《嫁妹》等一批小戏。    在音乐方面,湘昆属曲牌联套体,南曲北曲,各有特色,保留了400多支曲牌,演唱上受祁剧和地方语言音调的影响较大,显得朴实自然。湘昆的吐字行腔,以郴州官话为基础,与中州韵相结合,声腔不如苏昆细腻柔丽,也不及北昆豪放壮阔, 但声调高亢,吐字有力,再加上紧缩节奏,加滚加衬,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俗伶俗谱”。湘昆的唱腔中,还吸收了不少湘南的民歌小调和俚俗的叫卖之声,体现出相当浓郁的地方风格。在伴奏上,湘昆参用了一些祁剧的锣鼓和节奏。唱腔伴奏以雌雄笛为主。小生、小旦的唱腔,用管体圈套、声音沉郁的雄笛伴奏。   在表演艺术方面,湘昆既保持了昆曲优美细腻的传统风格,又体现了豪放粗犷的地方特色。在历史发展中,湘昆与祁剧、衡阳湘剧等地方戏曲剧种以及其他民间艺术形式联系紧密,从中吸取养分,结合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特点和民情风俗,创造了许多特别的表演程式。这些艺术创造,既形成了湘昆的艺术特色,又成为其保留的艺术遗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