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这次到台北参加由政治大学承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随后参加淡江大
学60年校庆,又到新竹与清华和交大签署合作协议,在政治大学、淡江大学和义守大学
看望了我们访学的同学们,收获很多,对两岸大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产生了不少新的想法
。
明年台湾高校将从大陆招收20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大陆41所大学的学历和学分在
“岛内”认可,这是开放“大陆学生”法案通过之后的新变化。两岸大学校长们对推动
合作交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信心,两岸大学合作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我们应该
把握机遇。
两岸大学合作交流的模式有哪些呢?我们吉林大学参与两岸合作交流的重点应该在
哪里呢?
一. 继续扩大“访学学生”规模
“访学”的主要形式是我们的学生在台湾的合作院校学习半年或者一年,现在我们
多采用的是半年模式,访学学生多为本科生。与访学学生们的交流让我感到振奋和鼓舞
,他们的收获和改变说明访学的经历是非常有价值的,不管是对他们个人的成长,还是
对未来两岸青年人的合作。 现在我们已经与台湾的21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并将全
部启动“学生交换”项目。今年我们在台湾各合作院校的访学学生已经超过100人,我们
的目标是用三年的时间使我们在台湾“访学学生”的规模达到每年200人。按照每所合作
大学每个学期接受我们5名学生(每年10名)计算,我们有20多所合作大学就不难达到这
个目标,何况我们今后还将新增3-5所合作院校。
现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我们派出学生的学科布局,二是我们接受来吉大访学学生
的生活条件。前者需要我们调动学院和学生们的积极性,使得我们到台湾的“访学学生
”在八大学部有相对均衡的布局,使各个学院都有到台湾访学的同学。后者主要是学生
公寓不足,随着台湾高校对我们“学分”的认可,来大陆访学的台湾学生数量将迅速增
加,我们需要提供足够的学生公寓和较好的生活环境。
二. 启动在台大学的“暑期学校”项目
这次在台湾我们了解到浙江大学等学校已经与台湾的一些大学共同开展这一项目,
时间在4-6周,有课程,也有社会实践与体验。这样的项目与在国外大学同样的项目相比
有“成本低,收获丰”的优势。在台湾访问期间我们已经与两所合作院校探讨了启动“
暑期学校”的计划。如果按照一个班50名学生计算,达到每年200名学生的规模是不难的
。
“暑期学校”项目可以按照比较宽一些的学科面来组织,比如按照人文、社科、工
程等领域来策划组织。
三. 形式多样的短期学生交流项目
我们将举办的第九届“北国风情冬令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在海峡对岸有各
种领导能力培训项目、文体竞技交流项目、创新创业竞技交流项目、文化体验交流项目
等。或许我们也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每年有100名学生通过各种短期项目到台湾,
也是不难做到的吧!
四. 研究生联合培养与双联学位
这次在台湾学习了一个热门新词就是“双联学位”,即指由大陆和台湾双方的大学
联合培养并且授予双方学位的模式,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我的关注点在研究生特别是
硕士生层次上,因为我们的学制是一般三年,而台湾是两年。如果我们在读的硕士生在
吉林大学学习两年,然后到台湾的合作院校学习一年,这样的“联合培养”或者“双联
学位”模式操作简单,学生受益。如果按照每个合作院校接受我们5名研究生联合培养或
者双联学位,那么每年我们就能够为100名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由于进入这样模式的学生不在2000人计划名额之内,所以我们双方合作的空间很大
,也很少限制。问题是双联学位还存在制度上的一些障碍,这次论坛上校长们都给予了
积极的呼吁。
五. 为我们的学生到台湾高校深造创造条件
台湾开放大陆学生招生的政策为我们吉林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深造提供了一个新
的选择,近期将有数位台湾的大学校长来我校进行招生宣讲和推介。我们将在“信息提
供”和“政策支持”上为学生们给予帮助,相关政策需要教务处和研究生院提早研究明
确。
六. 青年教师的“彼岸进修经历”
我们要求70后的青年教师必须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经历,其中到海峡彼岸去进修是
一个很好的选择。这样的模式不仅增加了所有青年教师“一个可能的选择”,而且对于
那些人文类学科的青年教师还是一个特别理想的选择。
现在的问题是,还没有一个像“留学基金委”这样的基金组织来支持两岸的学者交
流(尽管我们也可以从两岸的一些民间基金得到支持)。所以在这次论坛上校长们呼吁
应该两岸共同组成一个教育交流基金。我们吉林大学可以在“师资培训经费”中拿出一
部分专门支持青年教师到台湾进修,同时争取台湾合作院校和其他渠道的基金支持,我
们的目标是通过“合作资助”的模式每年支持不少于20名青年教师到台湾进修一年,同
时支持青年学者的短期交流和科研合作。
七. 教授互聘
这次访问期间我们了解到,我们聘请短期讲座教授(即匡亚明讲座教授和唐敖庆讲
座教授)的待遇条件与台湾的大学聘请教授短期讲学基本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可以与
台湾的合作伙伴互聘教授到对方讲学,特别到我们学校来讲授课程,时间可以在一个月
或者更长时间。期待各个学院和教授们推荐,学校支持。
另外一个信息,在台湾的公办大学工作25年以上的教授是可以退休的。我们可以物
色一些高水平的教授,全职聘任到学校工作(厦门大学等学校已经有这样的台湾教授)
,水平特别高的还可以通过千人计划等渠道引进。
八. 科研合作
两岸大学之间的科研合作潜力和空间都很大,这也是校长论坛热议的话题。合作的
模式上有共同组织“两岸论坛”,共同组建研究所或者实验室,共同申请承担科研课题
等。这其中,两岸论坛已经有很多的品牌,联合组建研究所或者实验室和共同承担研究
课题的模式正在越来越普遍。在校长论坛中,大家特别关注两岸大学如何共同迎接全球
化挑战,如何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对话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等话题。
从现在的资助模式看,“国际合作项目”有很多的双边合作资助和专项资助,但对
于“两岸合作项目”还缺少资助的平台和渠道,或许现在已经到了两岸协商如何“共同
资助科研项目”的时候了。
九. 学院之间的合作
学院之间的合作是学校之间合作的基础,又是学者之间合作的支持保障。我们每个
学院都应该在岛内有“三两个”紧密的合作伙伴,经常沟通交流,共同探索上面“八大
合作模式”。我在台湾访问期间就和一些学部长联系,建议以学部或者学院为单位到台
湾的伙伴大学去访问,共同探讨合作与交流。两岸合作没有语言障碍,没有文化障碍,
是亲情加友情的合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除了上述合作模式之外,管理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同样重要。我在台湾访问期间
,冠军副校长就请我联系阳明或长庚大学,希望委托他们培训我们医院的管理团队。
在两岸大学合作中我们吉林大学似乎没有多少优势,但我看到的是共同的愿望和使
命所激发出的心的力量,是自然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反差所带来的独特魅力。刚刚在台北
看完冬季的雨,又回到长春欣赏冬天的雪,上下数千年,纵横几千里,流淌着的都是中
华文化的血脉,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多么伟大的历史和文化。为着共同的明天,愿我们一
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