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04年冬,窗外白雪皑皑,17岁的我合上泛黄小说,细细回味书中那段经典对白。
尔后,陷入了一种莫名的思绪。
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思绪,好像宇宙中无处不在的暗物质。
明明我们能感知它的存在,却无从下手,无所适从。
正如八年后的我与这部名为《超脱》的电影。
一部电影的好坏实际上要从很多纬度来评定,票房、投资都只是诸多纬度中最为平常的。
然而世俗却早已习惯把这些平常大众化,最后使我们渐渐适应了这种略带讽刺的主流价值观。
我们开始变的麻木、懒惰,不善于思考,也正是因为这种惰性的膨胀,我们更加不善于表达。
我们成了我们都不希望成为的那种人:物质、低俗,追求表象与轻松,开始拒绝复杂与内敛。
我们开始冷漠,开始大同。
开始在吃饭时不停地摆弄手机,
开始在网路上夸夸其谈却在现实中不善言表,
开始在漫长的地铁上沉溺于自己的世界而疏忽了观察周围人的举动。
总之我们成为了书中常说的那种沉默的大多数。
曾有人问我:为什么对任何事的评价都异常苛刻,甚至夸张到刻薄的程度。
我只是笑了笑,说总要有些拔高题考试才有意义。
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雷同,沉默的声音。
人们漠视彼此互补关心,毕竟关心的成本太高,在没有互惠互利的前提下,人们的感情变得单一的凉薄。
但同时人们又无法控制自己泛滥的感情于是只好将这些情感宣泄在网路上。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各种光怪陆离的网络秀,或是对于政治的嘲讽、或是对于人性的批判。
实际上在我看来超脱是《into the wild》前传,正是因为《超脱》中这种难以言表地对主流价值观的否定才决定了《into the wild》结局中充满伤感的终焉。
那个冬天,我读完我人生中第一部古龙的作品,看着窗外皑皑白雪,我陷入思考。
到底我是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我又该如何去成为那样的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