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介于真实与幻象之间--《赛德克-巴莱》随想

[复制链接]
1083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未上映前就备受关注的《赛德克-巴莱》,在去年9月上映后引爆轰动,一时间好评如潮。电影是根据台湾史上著名的“雾社事件”改编拍摄的,宣传时也一直强调“还原历史”。对于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以驾驭的题材。所以自己也充满了好奇,想看看以《海角七号》成名的导演魏德圣会如何处理该片可能会触及到的棘手问题。最近我终于有幸欣赏完4.5小时的电影上下集完整版,所以就想写点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之前网上对电影称赞已经很多了,所以这次我可能会偏重批评一些。
  
  
   剧情开始于1895年,那是许多台湾人命运急剧转变的一年,可是对于15岁的莫那鲁道来说,生活似乎没有什么不同。那年莫纳鲁道第一次出草,电影展示了他性感的躯体和矫健的身手,两个原住民的首级使他成为了“赛德克-巴莱”---真正的人。很有意思的是,很多台湾原住民的族名,在当地语言中的含义都是“人”,比如泰雅族的“泰雅”,布农族的“布农”,邹族的“邹”,鲁凯族的“鲁凯”,当然也包括莫那鲁道所属的赛德克族的“赛德克”,在该族的语言中这些全都是“人”的意思。原住民这样称呼本族人,却不一定这样称呼外人。他们经常分散成百人左右的小聚落,相同的“人”之间经常因为各种理由彼此残杀。这些原住民大多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清廷称他们为“生番”。他们的数量相对当时台湾人口来说,已经不是很多了。多数原民住已经在漫长的台湾清治史中,逐渐被汉族同化。即使是居住在高山中的原住民,在沈葆桢刘铭传等人的“开山抚番”政策下,也已经深受外界的影响。不过就当时的莫那鲁道和他的赛德克族人而言,他们的生活相对来说还是与世隔绝的。但是这种局面很快就要被打破了。
  
   电影大致是沿着史实的剧情走的。1895年,清廷割让台湾与日本。1897年一月,日本深掘大尉带领的探察队一行14人在雾社一带被原住民杀害。日方遂对该地原住民实施5年的“生计大封锁”,使其难以获得其需要的盐与火柴。到1902年,平地汉人的反抗相继被拍平,日方开始试图向原民民山区施压影响力。日警在欲强行进入原住民领地时,与原住民爆发冲突,称为“人止关事件”。大概是100多名日军对200多民原住民战士,原住民利用有利地形最终逼退日军。日方失踪3人,受伤16人,日方估计原住民死伤20余人(1)。这些历史在电影都有所反映,所以我们看到可怜的大尉一行夜里看一次樱花,白天还要再看一次。以后电影中还有无数人死前要没完没了的看樱花,不禁令人感慨:现在人没事赏什么樱,不知道樱花看多了会死吗?然后我们又可以看到原住民开无双,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当然相比下集的剧情,这还只是小巫见大巫。事实上虽然原民住骁勇彪悍机动灵活,并且熟悉丛林作战善于利用地形,但是在现代化的国家军队武装面前,他们的抵抗是很脆弱的。另外,莫那鲁道所在的马赫坡社距离人止关很远,当时并未参战。
  
   原住民的部落组织在与国家机器对抗时不堪一击。原住民往往分散成百人左右的小部落,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领袖,几个相对亲近的部落结成社群,近似于小联盟。部落、社群之间缺乏统一的领导,原住民的信仰和传统还在部落之间留下了很多矛盾与裂痕。所以第二年,日本人与布农族干卓万社合作,利用被封锁的原住民急于寻求交易的心理,一举诱杀大量雾社赛德克族壮丁,称为”干卓万事件“。雾社赛德克族损失惨重,于是在1906年雾社原住民向日方缴械归顺了。之后日方积极向原住民地区拓展以铁丝、木墙哨所所组成的”隘勇线“,并且利用部落之间的矛盾”以夷制夷“。以莫那鲁道为头目的马赫坡社,也被日方利用去打击其它部落。赛德克族也试图对日方拓展”隘勇线“行动进行抵抗,于是引发了原住民”奇袭脑寮事件“,结果是原住民各部落在日方的武力下纷纷屈服缴械。到1913年雾社原住民各部都彻底屈服了。日方出于对原住民的怀柔政策,在1911年曾经送莫那鲁道等人去日本参观,这趟旅行也确实让莫那鲁道影响深刻。所以其日后领导针对日本的反抗时,从一开始就笼罩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感。
  
   1913年之后就是日本人曾经很骄傲的雾社开发史了,似乎一切阻碍日本施加影响力的因素都被清除了。各种现代化的设施被建立起来,表面上开雾社一带已经十分的兴旺发达,但实际上矛盾却已经在底下涌动。日本在台湾的统治,行政几乎全靠警察,而驻在原住民区的山地警察却时常有发配之感,他们的素质也不算高,经常会欺凌原住民。日人自感文明之优越,既不屑于深入了解原住民社会,对其风俗传统也缺乏尊重,一心只想让对方改风易俗。可是在等级种族群体观念深重日本眼中,即使是和化程度较高的原住民也很难获得认同。以日本男与原住民女为主的”和亲“,结果经常是原住民女在日后被抛弃。经济上的压榨和歧视更是家产便饭,从公职到劳工待遇都有群体间的显著差异。雾社地区除了不断征用原民住承担劳役外,给予工钱也只有同类原住民劳工的一半,这还不算工钱被克扣的情况。日方虽然让原住民部落屈服了,却没有瓦解部落组织及其存在的土壤。
  
   其实这些问题也值得现在的中国人深思:我们自己的少数民族政策,有没有导致类似的情况发生呢?例如据我所知,在藏区的汉族学生往往是在学校的汉族班上课,他们既不会说藏语,也没有去学藏语的动力和需求,和当地的孩子还相对较少接触。而在藏区汉民不会说藏语读藏文几乎是普遍情况。汉藏社区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隔阂。政府为了保护草原,禁止牧民放牧的同时只是简单的给予现金补偿。而牧民入城后只是把这笔钱全花在酒肉上,然后就深陷贫困中无法自拔。汉回两族凭借其经济力上的优势,以及文化与人脉上的便利性,很容易就控制藏区的商业与贸易。但是藏区的寺院组织却仍然拥有独立性和强大的组织力。
  
   总结起来,导致类似的族群冲突的因素无非是经济上的压迫,以及文化上的隔阂与歧视。弱势群体发现自己在现代化的过程中被快速的边缘化。他们看不到自己群体在未来的位置,所以宁愿捡起传统的武器来破坏现存的秩序。很多事未必是政府有意为之,但是如果放任而不去干预,只会任由矛盾恶化而引发不可收拾的冲突。
  
   电影上集从1930年开始的部分,基本上是史实的反映。其完整程度甚至超过了我手上的任何单一资料。几乎所有导致雾社事件发生近因,在电影里都有所反映,不得不佩服剧组认真细致诚恳的态度。与雾社事件相关的人物也一个个悉数登场。或许是因为人物数量太多的关系,魏导没有能够做到将人物关系很清晰完整的展现给观众。以至于我看完整部电影后,要在网上翻出人物关系图,才最终弄清楚了”谁是谁的谁“,而我看的还是4.5个小时的完整版。至于看大陆剪切版的朋友,我只能表示绝望。在表现人物上,一些本该加重的地方被轻描淡写,本该被剪掉的地方却又留了下来。比如像花岗二郎的妻子初子(徐若瑄),魏导在”雾社事件“发生之前的剧情里,几乎没有给她什么镜头。她花岗二郎妻子+塔道头目之女的神秘身世要等到上集结束才被彻底揭开。而早先那个日本妇女抱怨原住民女佣不会干活的镜头(貌似是田中千绘饰演的小岛妻子,但又觉得不像,身份成谜),其实很累赘,是个非常孤立的剧情。当然和下集中的各种雷人相比,这些都还算不上是问题。

精彩评论1

沙发
丘石  乞丐  发表于 2013-12-1 18:42:41 | 只看该作者
相当不错,感谢无私分享精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