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侯旭《东北人》:疲软乐坛里的硬歌声

[复制链接]
1600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玩细腻、玩感性、玩文艺、玩曲风、玩纠结、玩敏感、玩多元,现在的乐坛看起来百花齐放、选择颇丰,但实际上却也不过是在看似琳琅满目的流水线上,各取套餐而已。A餐固然和B餐、C餐甚至D餐不同,但所有餐的佐料但却出自同一个体系、同一个平台,而且它们还都有着同一个目的。因此,在华语乐坛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国际化的今天,这种模式化的经营,倒先是把大部分自家人给一体化、甚至同化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音乐领域同化的后果,首先就是地域的模糊化,其次又是性别的融合化,不要以为所有的车同轨、书同文都是好事。在音乐这个最能体现地域性和个性的领域里,一旦失去了歌曲的地域性,虽然作品不再南腔北调,但却也会千篇一律,表面上雅俗共赏,但却失之锋利,以及同地域文化碰撞时的会意,及不同地域文化碰撞时的新意。而性别融合化的后果,更是男人女人唱一样的情歌,他们一样的文艺、一样的纠结、一样的感性,但唱到最后,却不禁要让人发出疑问:既然男女都唱同一首情歌,那还要性别干吗?既然大家都中性,又要那么多情歌干吗?周华健的《朋友》、臧天朔的《朋友》、谭咏麟的《朋友》、齐秦的《朋友》,甚至儿歌的《找朋友》,才是最好的选择!

  这也是侯旭这样的歌手,为什么在没有百万制作、没有国际阵容、没有金牌作者的情况下,却依然能够“感动天、感动地”,以及感动人的原因。而他此前的《一杯接一杯》、《不哭》等歌曲,之所以会有很高的传唱率,就是因为歌迷能够真正地在音乐里对号入座。因为生活里真实的爱情,是不需要国际化的,情侣的沟通更不需要Lady Gaga。而对于男人而讲,一点点的粗心和粗犷,以及在粗心和粗犷下隐藏很深,释放起来却又无比强烈的柔情,才是最正常的,最接近人之常情的。于是,男歌迷会有共鸣,女歌迷才会有感动。因为他们在里面听到的是活生生的人唱得活生生的事。活色,才能生香吗!

  到了新EP专辑《东北人》,侯旭更是在音乐怪才李杰的助力下,将够男人的情歌清楚地地域化,两位同是东北人的音乐同行,也就此演绎出最爷们儿的东北汉子情歌。EP专辑同名曲《东北人》,在锁呐这种东北特色非常足的民族乐器的带动下,也很快让音乐作品有了一种黑土地般的视觉画面。而硬朗的摇滚曲风线条,也让作品中的东北味,不仅仅只是倚老卖老的打民族牌、打底蕴牌,却是显得更与时俱进,更符合现代审美听觉。而无论是词还是曲,整首作品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简洁两字。流畅的旋律,以及诗词加口语的结合,更是让作品有着很强的传唱性。侯旭的演唱更是充分体现出东北汉子硬朗豪迈的风范,整首作品几乎是只放不收,完全将歌声抛出去,在自然、在原野,在所有歌迷的耳朵里才形成凝聚力。而且相较于人们印象中摇滚乐才有的呐喊,侯旭的硬朗更多是一种东北人天生的气质,这种气质即使不需要曲风的点缀,也会硬朗如故。

  而引用柳宗元名作《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的《大雪》,则让唐诗中那种静态的意境,因为侯旭侠士般孤独又豪迈的演绎,依稀有了一种风沙雨雪的流动感,形成更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可以说侯旭单凭一副肉嗓,就能让作品有了一种MV的效果,既省钱又环保,还能启发歌迷早已经被太多视觉产品限制了想象力。《乌苏里船歌》作为一首经典民歌的翻唱,就和全天下的翻唱一样,它能助歌手,亦能毁歌手,而侯旭此次的演绎,则和这张EP专辑里的另两首作品连为一体,除了形成鲜明的歌手个性演唱风格外,也赋予了这首传奇经典以现代东北味的硬度,从而更摧枯拉朽、更气势咄人。

  也可以说,侯旭就是现在行业疲软、音乐绵软的乐坛,吹来的一阵强劲之风。他让东北黑土地的特质和摇滚曲风合为一体,并让后者因此在失真吉它的表象之下,有了真正入乡随俗的气质根基。与此同时,那种大碗喝酒、大碗喝肉的不做作歌声,亦能让许多文艺青年们,知道歌不仅是用来秀的,它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发泄和释放的工具。

精彩评论4

5
玉雪·风君  乞丐  发表于 2013-10-15 18:17:34 | 只看该作者
不知该说些什么。。。。。。就是谢谢
4
辉腾天下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1-12-26 12:38:2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一下,很不错的哦,顶你
3
爱吃零食鬼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1-12-26 11:26:21 | 只看该作者
一直很喜欢,要加油啊支持
楼主
请叫我笑笑  新手上路  发表于 2011-12-27 02:51:29 | 只看该作者
感觉还不错,是我喜欢的类型哈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