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失恋33天》的都市文化学解读

[复制链接]
878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刚刚看过热映电影《失恋33天》(以下简称《失》剧),看到熟悉的汉字时钟、广告和北京熟悉的街景,让我特别想念祖国。这部片子对中国都市男女青年的感情生活和思想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示和深入的刻画,我看过的电影不多,不能做点评论家,只能说这作品是“好”,至于怎么好,和别的比怎么好,我是全然不知。但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是这电影有意无意展示出来的中国当代都市的文化符号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希望能在此文中做初步探讨,从电影、广告中分析中国城市的意象,或许是都市研究中非常有意思的一个部分。

一、《失》剧中作为舞台和背景的城市文化符号

《失》剧作为一部都市爱情剧选取的背景恰恰是正在处于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同时后工业化)过程中的中国巨型都市(Megacity,或“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我们可以看到剧组其实是在北京和上海进行了交叉选景,比如刚刚一开始的几对儿分手恋人中有一对儿是在北京的金融街,之后黄小仙搭乘的地铁却又是上海轨道交通3号或4号线(带求证),之后似乎又有了上海新天地,最终一个北京CBD的全景画面把故事的主线地点安置在了北京,之后出现了故宫、以及最后显视屏大表白段儿,楼下明显是北京地标的三里屯Village。在整部剧中,我们能看到许多地铁、广场、写字楼、购物中心、高级会所、靠近北京CBD的老旧小区(拍到的那几栋单元楼,其实是外交公寓,不过不确定,待求证)以及不同的婚礼场景,这些均是“北上广”都市白领生活中常常出现的生活场景。但是,为什么背景城市偏偏定格在了北京?窃以为可能出于以下考虑:

1.
北影毕业的导演滕华涛或许有对北影或者北京特别的偏爱,以至于他安排男主角王小贱做了自己的师弟,在被要求背诵大学校训时给出了“尊师重道,薪火相传”,这正是北影的校训(老实说不知为何北影校训是这么一句)。主要演员中自豪、圆润的满口北京口音,也道出了这部电影的地域归属。虽然,在“珍爱网”相亲会上,一个北京男生自豪的“我北京人!”,“条件是最好对方也是北京户口”却道出些许对这个城市的不满。

2.
和广州、上海等城市相比,选取北京作为故事发生的北京,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想象一下主演如果是满口上海话或者粤语,估计这个国家除去岭南和长三角以外地区的广大观众就不会太“感冒”。北京话虽然常常听着那么土气和蛮横,毕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更容易被全国人民接受,事实上久居北京的“外省人”只要愿意的话,很容易学会北京话,和“上海爱物”和粤语相比。电影毕竟要赚取全国票房。

3.
为什么不能选取北上广之外的城市作为舞台和背景?我想,除去这三大城市拥有巨大的市场外,各个城市像北上广看齐、作为主要目标观众的都市年轻人对一线城市生活景象的向往也是重要的原因。我不知道北上广之外的年轻观众们看了这部剧后是否会增加对“一线城市生活方式”的向往,但是我相信庞大的“北漂族”和“漂在”上海、广州的年轻白领工作者们可能最能引起共鸣,而他们恰恰是这电影最大的有效潜在消费者。

从电影的舞台、背景文化符号一直谈到了人,城市人。谈到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又不得不说到“阶级”这个古老的话题。

二、《失》剧中城市阶级属性的符号化

《失》剧可以看作是一部“现代都市白领爱情喜剧”,着重刻画了都市青年白领这一职业、年龄和收入群体。作为城市人,他们有着改善生活的渴望(亚里士多德有云“人们为了生存来到城市,为了更好地生活下去挤在城市里”),作为青年人,他们有对爱情起步期的经历和思考,作为“白领”阶层,他们有体面的工作场所,高于平均水平的知识水平和审美趣味,更重要的是收入。《失》剧中反复出现的一些生活器物和场景突出刻画了这一阶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趣味。比如,下班后出入日式料理餐厅聚会,喜欢在办公室的隔间或工位摆满小饰品,作为典型“现代服务业”的婚庆策划公司(也有串联线索、突出爱情主题的考虑) 、使用苹果台式电脑和iPad、租房被装饰为简洁明快个性突出的欧美风格,特别是反复出现的手机,作为现代城市生活中或许是最重要的符号,王小贱使用的iPhone是白领青年男女的最爱,黄小仙所用的夏普牌粉款直板翻盖可调横屏款,更是将“小资”女孩的味道演绎刻画到了极致。

另一个被着力刻画的阶层是在白领中产之上的“都市新富阶层”,而实际上这一刻画十分到位和丰富,反映了“都市新富阶层”在普通民众和中产阶级眼中的矛盾角色。一方面,通过对婚庆策划公司客户“李小姐”的形象塑造,实在是对暴发户的虚荣和拜金心理的辛辣讽刺和揭露;另一方面,通过“魏总”讲述发家前的经历和“大老王”的家庭悲剧,又显示出中产阶级对和他们紧密接触的新富阶层的同情和共鸣。

对于中产之下的普通民众的描写则几乎没有,服务员都是彬彬有礼的脸谱化形象,至多也只是在白领们下班后的聚餐中,被阅读障碍症的同事有意无意调戏的可怜虫。很容易理解导演无意着笔描写这部分人是怕触动人们敏感的那根神经,给整篇剧情感气氛的营造带来不必要的干扰。甚至,在处理租房问题这个新入职的“小白领”绕不开的话题上,作者都有意淡化房租价格高这一有些阴暗的事实,可以选取了内部装修或外部景观较好的布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在北京一个毕业工作不到五年的婚庆策划公司小白领的收入能达到什么水准,其能租得起的房子在房价飞涨的北京又是何等情形,实际上其生活境遇和底层城市居民相差并不多。可是如此残酷的事实,又怎么好呈现在电影中,让人们在沉浸在陶醉、思考和追忆自己恋爱或失恋中还被撩动“预算”这根绷紧的神经呢?正如制片公司的名字“完美世界”所暗示的,电影确实应该呈现一个理想的世界给人们,让人们至少在这世界中能超拔烦嚣,把爱情和思考爱情不当做奢侈品来品味咂摸一下。

而事实上,这种品味咂摸却恰恰代表了都市文化的现代性的思考方式。

三、《失》剧中,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思考

现代化(modernization)是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人们来到城市拥挤地住下来,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工作从而摆脱农业生产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水平和更多的可能性和多样性。在城市里,特别是巨大城市中,建立在大量广泛的平等交换基础上商业的发达,使得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陌生人,接触各式各样的思维方式,人们必须学会在相对平等的、充满多样性的城市中与人交往。简单的、等级化的、建立于农业文明上的强制、服从、趋向统一化的人际交往模式,让位于平等沟通交流、妥协和多元包容。这种待人处事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都市文化的所谓的“现代化”的、“进步”的、“现代性”的体现。

表现在爱情议题上,传统的一尊一卑、一方服从另一方早已不被认可,女性独立意识的成长过度甚至让男性在两性社会关系中站在了“被主宰”的位置上,而这种一方主宰另一方,一方压制另一方的两性社会结构早已在现代社会不被认可,常用的一句是“谁欠着谁的呢?”(注意这里的“欠”字,正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商业的语汇)黄小仙7年的爱情就毁在这种一方压制另一方的“官逼民反”上。我们通过看黄小仙在失恋后的33天里的反思就能发现,她这段失败的爱情其实是缺乏沟通、理解和妥协的,包括最后王小贱帮她想出的那个正式分手的办法,也是暴烈的还击。最后终于被小仙意识到了,这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失恋33天里,黄小仙的心路历程中除去心情低落的阴霾被王小贱驱散外,更重要的是她反思和检讨了自己这种高人一等、压制对方,以冲突代替妥协,以吵骂代替沟通的“恋爱方式”。这其中“点豆腐”的“卤”便是两位金婚老人的爱情故事,老婆婆以自己的沟通、妥协和有限的“正义的伸张”(体现在对第三者不冷不热的“关怀”处)赢回了老爷爷的心。年轻人从长者的经历中寻求到点拨和答案,难道预示着现代性建立于对过去的反思和学习之上?行文至此,或许有些过度演绎了。

无论如何,《失》剧确实是部好的作品,失恋者从中见得反思和勇气,恋爱者从中见得憧憬和幸福,影评家关注小成本电影的大作为,笔者作为城市研究的准入门的爱好者,则一定要咂摸出其中的都市文化学意义。作为我们城市这部大舞蹈剧的一部分,《失恋33天》确实成为了其中精彩的一部分improvisation(即兴舞蹈)。

精彩评论1

沙发
丘石  乞丐  发表于 2013-10-10 23:13:42 | 只看该作者
帮你顶下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