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紀錄片《追蹤電影未來》(Side by Side)所關注的一句那麼簡單:「要菲林還是數碼?」好一個Side by Side,它給你平衡、選擇、並肩而行的聯想,到把人哄進場去,才笑說你想多了,而且還要是妄想。
被訪陣容的確華麗,單是導演就有大衛芬查(David Fincher)、占士金馬倫(James Cameron)、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拉斯馮艾特爾(Lars von Trier)、大衛連治(David Lynch)、佐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等人 。我一邊看一邊在手中的筆記本上記下高姓大名,並就他們的立場在旁劃剔打叉。到頭來呢,我手上只有一個完好的剔—— 全心全意支持菲林的,只有基斯杜化諾倫(Christopher Nolan)一個而已。有人讚說電影不偏不倚,兩邊意見兼容,但我就不明白這個一比九十九的處境有甚麼地方公平了。
很多人以為數碼這種講求科技與經濟效益的玩意,一定是荷里活的傑作。實質不然,先行者是來自丹麥的Dogme 95電影運動,當時由Thomas Vinterberg執導的《The Celebration》,展現了數碼技術作為新美學風格的衝擊。它隨意、即興、輕巧、粗糙、迅速,而最重要的是,它便宜。它的特質與所有時下流行的物事,一脈相承。mediapad1999元
然後呢,它也擁有了類近的缺點。電腦剪接無聲而密集,身體不再有呼吸的空擋,更沒有了從前處理菲林的手起刀落;演員不再能趁著更換底片時稍作休息,數碼拍攝只要求你再來再來再來(芬查回憶說羅拔唐尼拍《殺謎藏》時連上洗手間都要在現場用膠樽解決);可變動的部份太多,特技太多,演員落得對著綠色的虛無哭哭笑笑、舉手頓足,觀眾則變得對眼前的影像完全失去信任。
惋惜嗎。電影只把這一切輕輕帶過,到說及數碼科技的改革時,音樂明朗輕快,使得旁人都在笑。支持菲林的,被指為保守、固執。支持菲林的被訪道,似乎都對菲林的必然道不出所以然,只能說:「菲林很美。」於是乎,擇善固執的變成含糊、非理性的一群。而數碼攝影那以K為單位的改革,有圖有真相,彷彿就證據確鑿。
芬查認為電影最重要還是人性,媒介不那麼重要。史高西斯覺得菲林與數碼該和平同處,但眼見第一部全數碼的電影獲得奧斯卡,丹尼波爾因著他的《一百萬零一夜》扯高氣揚,說:「你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接受現實罷。」芬查心儀的數碼攝錄機公司RED說:「我們的目標是把菲林徹底淘汰。」——
真是兇猛。包容與放任無從護衛,它卻沒有教你如何爭取。取捨菲林成了電影工業的家事,觀眾成了隔岸觀火的外人。來港答問的導演說不出立場,我也沒敢借問觀眾的位置為何。對某些人來說,不過失去了一片風景罷了,但對某些人來說,那風景卻是家、卻是鄉愁。 我們失去事物的方式不同了,以致我們尋找失去事物的方式也不同了。但保守行將失去的事物,那種方式,應該沒有改變,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