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可以把《Somewhere》EP专辑看作是《听见》专辑的序曲,《Somewhere》EP专辑最鲜明的特色在于迷幻电子与抒情钢琴的完美融合,而《听见》大碟虽然不见得是以电子元素作为强打的特色,但是几首风格代表作,好比《听见》、《未来》、《Take A Chance》这些作品都弥漫着浓郁的电子味。那么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听见》是对《Somewhere》电子风玩转的一种保留或是延续,是不如《Somewhere》EP专辑能更集中突出电子乐的鲜明性,但也很好地运用了电子元素,丰富了歌曲的可听性。
作为JS暌违四年大碟作品,《听见》专辑维持了JS惯有的特色水准,是一张既有尝试也有所保留的作品。尝试,其实是JS每一张作品都有的特色,虽然不见得任何尝试都适合JS,不过这些尝试的确能够为专辑带来新鲜感,这也是JS音乐作品能够吸引人的地方。在这一张专辑中,JS在音乐表现上比较鲜明的地方在于风格的碰撞,以及首次真正意义上把“舞曲”这一特色引入进专辑之中。风格的碰撞是JS的拿手好戏,上一张专辑的迷幻电子与抒情的摇滚的结合就带来了听感上的刺激,让歌曲既有电子的潮流也有钢琴的流畅,两者的结合非但没有突兀还有一种鲜明感,而在这张张专辑中,依然继续打大碰撞牌,同名主打《听见》就是英伦摇滚与Trance的结合,整首歌呈现出的听感既不失摇滚的力度也有Trance的律动性,此外电子元素的贯穿则是让整体的线条显得优雅而细腻,这种风格的混搭或是撞击在JS的专辑中又再一次获得成功。如果风格的碰撞在JS的专辑中见怪不怪,那么舞曲的出现就不应该只是新鲜甚至还是一种惊讶吧!JS也玩舞曲?是很难想象,不过事实他们这一次的确涉及到了舞曲的领域之中。专辑的《听见》的 “Trance”,《Take a Chance》的“House”都是舞曲的元素,特别是《Take a Chance》,House带来的鲜明电子舞曲特色成为整张专辑中最抢耳的作品,只是相对而言,舞曲作品对于JS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感,如果说《听见》因为有碰撞而弱化了节奏感且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那么《Take A Chance》很鲜明的舞曲风格就出现了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陈绮萱的声音其实很有质感,但是缺少跳跃性,特别是在大量电子元素以及节奏感的包围下会显得呆板,所以在《Take A Chance》中,大有一种声音与旋律脱离的感受。不过创新也只是在于一部分的创新,这是JS专辑中的一个特色,他们不会过分地颠覆自我,一味地追求尝试,相反他们还会保留较大篇幅的,有着惯有风格特色的作品。因此专辑中的《我们都孤单》、《悲伤列车》、《一亿元的日落》等这些作品的出现就不会让人陌生,特别是歌词、情怀依然是关于孤单、悔恨或是勇敢坚强,背景与描述依然是城市之中落单的灵魂有关,所以你要说JS的音乐是带有一定的文艺范儿倒也没有什么不可。当然换一个角度来说,JS长期以来都以这些情怀为主,久而久之会不会产生审美疲劳,这倒是令人深思的问题,只是反过来说,JS若是不以这些特色为中心,那么或许JS的音乐就失去了在风格之外的一大吸引力,这无疑也成为了JS音乐专辑中难以克服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