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北国之春BBS

标题: 吉林大学校长展涛:新学期,又一个新的开始 [打印本页]

作者: 江海志    时间: 2010-8-10 13:13
标题: 吉林大学校长展涛:新学期,又一个新的开始

      [attach]1328[/attach]


       这个新学期到来时的心情是凝重而焦虑的,多灾的季节,特别是就发生在我们吉林,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严重水灾,让我们揪心而焦虑。我们一部分同事,我们的医疗队和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此时此刻也坚守奋战在抗灾一线。新学期开始,第一项工作是大家再一次有组织的爱心募捐和关注来自灾区的同学,让我们行动起来!我们能做的虽很有限,但我们相信千万颗心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接下来是紧张繁忙的新学期工作,灾难让我们更加珍惜平安的日子,珍惜平安日子里的工作与生活。我们惟有更加努力、加倍努力地工作!
  新的学期对于我们吉大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新吉大十年、新一次党代会和新一届党委,特别是7月中旬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会议之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颁布实施。正像陈德文书记在党代会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今天的吉大再一次“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我有幸代表学校参加“全教会”这个历史性的大会,聆听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讨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有很多的触动和感受,既感到鼓舞和振奋,又充满了紧迫感。
  “鼓舞和振奋”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中央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从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给予的重视,二是中国未来十年的教育改革发展有了一个清晰的宏伟目标,三是围绕目标的实现形成了清晰的“路线图”和一系列重大的战略举措。而“紧迫感”则来自于新思想的冲击,来自于责任和竞争的压力。
  《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总书记和总理在讲话中都深刻阐述了这个方针的内涵和它的时代特征,我的体会是:
  一.中国教育正迎来一个“思想解放”的新阶段。
  解放思想,我们已经讲了30多年。但这并不说明,我们的思想已经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的理念已经走在时代的前列。相反,对于教育改革和创新,我们还有太多的思想束缚,太多的陈旧保守观念,比如教育公平问题,比如大学管理体制问题,比如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问题。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中谈到很多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谈多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挑战,让我产生一种紧迫感,觉得自己的思想观念其实正在落伍。
  解放思想是“最容易”的,因为它不需要经费的投入,解放思想又是“最困难”的,因为它需要超越自我,战胜自我,需要魄力与勇气。所以,解放思想是我们每一名大学管理者、大学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课题,甚至是挑战。
  如果我们的思想是落后和保守的,那谈何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谈何一流大学和一流人才?所以我们要迎接的挑战是,让我们的思想不再陈旧,让我们的理念率先一流。
  二.中国教育正迎来一个“改革创新”的新阶段。
  改革,同样是一个老话题,但是教育的改革又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滞后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教育的改革,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下,突破制度和机制的束缚。对于整个国家来讲是这样,对于我们自己学校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所面临的改革创新的课题,就是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吉大特色”的发展模式。让理念成为制度,把理想变成现实。
  三.中国教育正迎来一个“竞争和发展”的新阶段。
  伴随着科技、教育和人才三个《规划纲要》的相继颁布实施,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推进,国家对人才、科技和教育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中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教育再一次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也是高等教育发展新一轮竞争的开始。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我们能否把握机遇,在新吉大的第二个十年实现“跨越发展”,这取决于我们能否把握机遇,取决于我们的改革创新的魄力与勇气。所以,在学校常委会学习“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时,大家所形成的共识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把握机遇,加快发展”。
  我以几个例子谈谈自己认识的提高和转变。
  一.我们思考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应该是什么?
  或者说大学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大学”,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入和变化的。我的新理解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责任为先
  大学是为社会的,是为国家、为民族,乃至为人类的,我们在思考和谋划学校发展的时候,必须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把胸怀天下、勇敢担当作为大学精神的灵魂,让这种精神承载在每一名学者、学生和管理者身上。在今天的中国和当代的世界,“担当”只有在“参与”中实现,所以我们必须把我们自己、把学校放在中国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中,放在世界开放、合作、竞争的大潮之中,去参与、去影响、去竞争、去引领。
  2.育人使命为本
  大学是为每个人的,为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大学的社会责任也只能通过她所培育的人才来担当。育人为本是这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一个“热词”,也被大家认为是教育使命的“回归”。之所以用“回归”这个词,就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把“育人”作为大学、作为教师和管理者的根本任务和第一天职。我对育人为本的理解,一是这个“人”当然首先是指学生,但却不仅仅指学生,我们大学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之列,特别是我们的青年学者和管理者。大学的使命是为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创造环境和条件,是让每一个人成为优秀的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使命”,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方向”。二是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育人。培养优秀人才没有一定的模式,更没有最佳的模式,所以才有“钱学森之问”,才有钱伟长先生一生的孜孜以求。如何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永恒的课题”,但我认为有一点是不可或缺的,那就是让学生、学者和管理者在开放的环境中成长和成才,因为开放能够带来新的思想、新的模式,能够激发创造的激情,能够为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多样化的选择和更广阔的空间。
  3.引领未来是大学的理想和追求
  大学是为未来的,大学应该走在社会的前列,走在时代的前列,大学的今天应该是社会的明天。如果我们今天还没有走在社会的前列,没有走在时代的前列,那我们应该奋起直追,因为为了未来和引领未来是大学的理想。大学培养的青年人才是明天社会的中坚和栋梁,大学所从事的科学研究旨在影响和创造社会的未来,大学的思想和精神应该引领社会的发展。从这一点上讲,我们今天工作应该“立足未来”。
  温总理在讲话中说,“高水平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于有崇高的办学理念,有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有一流的教师和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一旦涌现出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就会出现一批又一批真正杰出的人才,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这份沉甸甸的使命承载在大学的肩上。
  二.如何让“育人为本”和“关注学生”成为制度和风尚?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有一个热词就是“育人为本”,这也是《规划纲要》二十字指导方针中的核心。很多人认为,这是教育使命的“回归”。联想到今年是我们的“关注学生成长年”,如何让我们所有的学者和管理者都关注学生的成长,使之成为制度和文化呢?例如,过去我们曾设想过,为本科生配备“班主任”,可总是担心教授们会不愿意承担这项工作,担心大家的工作负担过重。通过学习,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大家其实有一种共识,那就是一所大学最最重要的事情是培养学生,最崇高的工作是培养学生。指导关心学生也是教授们最希望做的事情,例如,“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黄大年和易英飞主动担任新生班主任。只是我们过去缺少一种制度的设计,我们管理者在理念上没有把“关注学生”放在这样高的位置上。现在,我们需要一种制度的设计,让教授们的愿望得以实现,把教授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按照这样的理念,晓峰副书记正设计一个吉林大学“名师班主任计划”。这个计划是专门为新生,也就是为一二年级的本科生设计的,因为从学生这个群体来看,最需要关注的是新生,是低年级学生。这个计划的目标是“让最优秀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它有两个特点:一是“名师责任优先”的原则,把担任班主任明确为名师的职责,哪位教授的“层次高”、“影响大”,谁就要“优先”承担这份责任。比如我们支持鼓励院士和资深教授担任班主任,我们要求所有“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所有匡亚明/唐敖庆特聘教授担任班主任,依次类推,“名师优先”。第二个特点是,把担任“名师班主任”作为一种义务,一种志愿工作,学校不付报酬。当然,这个计划还将明确,我们全体学校领导、全体院长书记、全体职能部门负责人,不管是不是“名师”都要承担这个责任。另外,还有实现这个计划的一些细节,包括为“班主任”老师提供工作上的支持等。我们准备在今年新生入学后即启动这个计划,我期待我们教授们的积极参与,让“关注学生”这个我们学校的优良传统成为制度、成为文化,成为吉大代代相传的风尚。
  除了“名师班主任”,陈岗副校长正设计“名师前沿讲座课程”,让我们最优秀的老师为一年级新生讲授课程。当然,“关注学生”、“关注教学”仅仅依靠少数老师是不够的,整体的制度设计也在进行之中,其中“教学委员会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机制正在论证之中。
  三.如何提高管理团队的服务质量?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讲“育人为本”,讲“关注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这其中首先是学生,但同时也包括我们的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去年“人才年”中我们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除了教师队伍之外,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谈到学校“管理者队伍建设”。也就是说,我们学校的“管理者队伍”也应该在“人才建设”体系之列。一方面,一支高水平的管理者队伍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它的培养需要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管理团队的每个人也应该成为大学人才队伍中的一个部分。胜今常务副书记正设计“管理者队伍建设”的整体方案,从聘任、培养、到考核、晋升,管理者队伍同样是一支人才队伍,需要“关注”和“培养”,需要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成长。
  说到管理者队伍建设,我特别期待新的学期开始之时,我们管理团队就有一个新的精神面貌,新学期,新气象!这也是管理团队建设的内容吧。新精神、新气象,“新”在何处呢?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院,“新”在何处呢?我想应该在“提速”的基础上,把为教师学生提供“高效和便捷的服务”作为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考虑了十个方面的工作:
  1.规范工作着装和语言。着“职业装”,佩戴职务名牌;讲普通话,使用职业文明用语。
  2.严格工作考勤和纪律。严格考勤制度,纳入年度业绩考核;严禁在办公场所打牌,玩网络游戏,包括在中午休息时间。
  3.完善“信息到人”制度。“从信息上网为信息到人”,各个职能部门发布的信息,在“上网”的同时,必须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传递到人”;重要的学术信息及时整理“传递到人”作为各个职能部门的重要“日常工作”。
  4.建立校内文件传递平台。或者叫做“校内邮局”或者“吉大快递”,“变师生跑为文件跑”,为学院和师生与职能部门之间的“跨校区”文件传递提供服务平台。
  5.建立“首接负责、一站服务”制度,“变师生跑为我们跑”,为学院和师生涉及多部门的事项办理提供方便。
  6.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变路上跑为网上跑”,选择一批涉及师生面宽的项目,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推进电子政务试点。
  7.继续推进重心下移。将行政管理权限继续向学院下移,将学术决策权限继续向学院或学部下移。每个职能部门推出各自“新下移”权限事项清单,全校集中公布。
  8.继续推进校务公开。“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特例,每个部门梳理各自“新公开”的事项清单,学校集中公布。
  9.继续推进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学生会民主监督的职能,成立“校务公开监督委员会”、“院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和“学生事务公开监督委员会”,专门负责对“校务公开”的监督推进。
  10.“关注学生成长”,我们还要关注什么?每个部门推出关注学生“新举措”,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变化和校园的温暖。
  当然这里涉及到的只是学校工作的“个别案例”,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创新的思想和理念,需要改革的勇气和魄力,需要加倍的勤奋和努力,来推动学校的快速发展。
  让理念成为制度,把理想变成现实。期待又一个新的开始!
作者: 君俗    时间: 2010-8-10 16:10
好长,站位围观
作者: i七号    时间: 2010-8-10 18:33
支持、山东人
作者: xp2010    时间: 2010-8-10 18:41
俺老乡就是年轻有干劲啊




欢迎光临 吉林大学北国之春BBS (http://jluol.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