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匡亚明校长诞辰100周年(2006年文)
匡亚明校长1906年3月出生于江苏省丹阳市,早年投身革命,出生入死,铁骨丹心,彪炳史册。曾历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机关报《大众日报》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1955年5月调任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党委第一书记兼校长。1963年调至南京大学任党委书记兼校长。1991年6月,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主编。 匡亚明校长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长期从事党的宣传、理论、教育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都有卓越的建树,为党的宣传、理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任吉林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校长等职,为培养人才、开拓高校的新局面、探索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规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建立了卓著业绩。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特转载发表于吉林大学报(电子版)上的一篇文章,以怀念我的老校长和我的恩师丁莹如老师。并祝丁老师健康长寿! 为了实现匡老的弘愿 ——访老校长匡亚明先生夫人丁莹如教授 作者:本报记者秦抒学生记者田园浏览次数:854
1998年,在为老校长匡亚明先生撰写传记时,曾数次和匡亚明先生夫人丁莹如教授通电话,耳闻丁老那亲切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但始终未能谋面。今年3月29日,在我校隆重举行纪念匡亚明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之际,记者终于如愿以偿,怀着崇敬在其下榻的南湖宾馆有幸拜访了丁老。
1955年5月,当代著名教育家匡亚明先生受命来到我们党亲手创建的东北最早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任校长兼党委第一书记;同年同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丁老,满怀建设东北的热望,也来到东北人民大学任教。来校时间的偶合,注定了他们以后一生的情缘。1959年,丁老与匡亚明先生结成伴侣。在共同生活的37年中,他们情投意合,相濡以沫。今天,谈起匡亚明先生时,丁老的言语间依然充满了深情。从这位78岁老人的追忆里,记者仿佛走进了他们那段相携相伴、激情燃烧的岁月。
两位老人那份真挚的爱,今日依旧滚烫。在丁老心目中:“匡老不是我们家庭的私有财产,他是属于党的。匡老从1926年入党到1996年去世,整整70年,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匡老早年投身革命,出生入死,先后四次被捕,受尽严刑酷打,仍坚贞不屈。支撑匡老一生的精神支柱是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他入党的时候曾说:‘无论是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以及做人的价值观上,我都有了明确的方向’。”丁老是最好的见证。她自豪地说,“审查他的历史,可以说是坚持真理、无私无畏的一生。正因如此,匡老做什么事情都是满腔热情,只要对党、对人民有利的,他绝对是义无返顾!”
谈到匡亚明先生献身教育,敢为天下先,器重人才、广纳鸿儒时,丁老说,“有些事情今天看起来是平常的小事,也有些事情当时有人接受不了。他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做的,我那时真为他担心呀!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感到他的那种前瞻性和超前性。大家都说他‘敢为天下先’,他确实是勤于思索,善于观察,敢于创新。”于是丁老向我们讲述起匡老在吉林大学、南京大学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50年代,匡老三顾茅庐,与副校长刘靖亲自到北京登门拜访当时赋闲在家的于省吾先生,并诚意邀请来校。于老提出了“不参加政治学习”的要求,这在当时是很难被接受的。但匡老还是毅然同意,这是需要一种勇气的。匡老说,“我相信在党的政策的感召下,他会改变的。”后来,他真的主动参加政治学习。著名古典文学家程千帆教授1957年被打成右派,“文革”中遭受种种不幸,而后变为街道居民,工资微薄,处境凄凉。1979年,匡老得知这一情况后,随即派人前去联系,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其聘请到南京大学任教授。匡老去世的时候,他满怀感激地对我说:“是匡老又给了我20年的学术生命!”1979年,匡老受教育部委托率领第一个大学校长代表团访问美国。匡老在与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的会晤中,表示希望加强中美两国间的学术交流,双方共同努力,于1986年,在南京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的实体,即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开创了国际教育交流的新模式。那时候人们的顾忌很多,有很多人劝他,说“匡老您这步子迈得太大了。”但他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匡老的执著源于坚定的信念、长期革命斗争的锤炼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在学习上、治学上、求知上,从不含糊。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每天都坚持读书。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理论基础和斗争经验,所以他看问题能够明辨是非,做事情义无返顾。他干工作雷厉风行,毫无顾忌。但他不是那种“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人,他很谦虚。他凡事广泛征求意见,从不独断专行。但是他一旦肯定了这件事是对的,是应该做的,那他就会义无返顾,坚持到底。
谈到匡亚明先生的教育理念时,丁老说,到吉大后,匡老明确提出,学校的管理要按照教学规律、服从教学规律,绝对不能用行政、工厂和农村的工作方法。他很清楚作为校长是干什么的——就是要让学校的一切服务于教学和科研,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本身就是服务于教学和科研的具体体现。我不是首长,不能凌驾于教授之上。他很明确学校教学主要依靠教师,依靠的问题很重要。既然教学要服务于学生,那我们就要尊重教师。就得像刘备依靠诸葛亮那样,三顾茅庐,就得要诚心诚意地依靠教师。他贯彻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决不是假情假意的,而是实实在在的。他在笔记本上写着:“相见以诚,相任以信,用其所长,是非分明。”匡老非常关心学生,学生也格外喜欢他。他该严肃的地方严肃,不该严肃的时候也很平易近人。匡老认为和青年学生不存在也不应该存在“代沟”,他说,“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了,你就要很好地引导他们,你说你和他有界限了,那就是你失职了,是你没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他认为,“教育是基础,是根本,教育好青年一代是我们的责任,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保证。为什么要造成‘沟’呢?我们要从点滴小事上影响他们,从日常生活上关心他们。”匡老经常入课堂、到宿舍、进餐厅,了解情况,与学生促膝交谈,关心学生的疾苦。听着丁老的讲述,我们不由得感叹:匡老不愧为是半个世纪前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典范。
吉林大学50周年校庆时,匡老遥寄的贺信中对吉大人的承诺:“到吉大60周年校庆时,我正好一百岁,希望而且相信我能亲自参加你们的庆祝盛会,和你们一道共享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当记者谈到这里时,丁老坦言:“此行,是为匡老圆梦。”1963年,她同匡老到南大,至今43年。其间,吉大40周年校庆时,二老曾经归来与吉大人共享盛事;而今吉大的迅速发展,匡老却没能亲眼见证。丁老这次来吉大是实现匡老的愿望,兑现对几代吉大人的承诺。丁老颇有感慨地说,“如果匡老健在,他又来到这里,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现在我回来,看到这些故友,看到这些新人,看到吉林大学非常繁荣,进步很大,变化惊人,感到非常高兴,我可以告慰匡老。”“因为,匡老始终很牵挂吉大,他一直认为吉大教育改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国的教育改革。”
“纪念匡亚明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是我校合校6周年暨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丁老的归来,一时轰动了校园,为校庆活动隆重地拉开了序幕。当我们再次期待丁老莅临9月的校庆盛典时,她十分欣慰而又不无遗憾地说,今年9月,匡老耗尽心血主持编著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将齐集出版,并举行新闻发布会。《丛书》工程浩大,对从孔子到孙中山共2000余年间的200多位思想家进行系统的研究、评述、总结、立传,以继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匡老把这个巨大的工程承担下来。他亲自撰著了第一部——《孔子评传》,并担任全套《丛书》的主编,每部书都最后由他亲自审稿。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丛书》成了他生活的全部,他说的、想的、做的全都离不开《丛书》。他曾多次说:“我希望活下去,再活10年,争取活到100岁,亲自看到《丛书》200本出齐。”匡老是突发脑溢血去世的,及至临终前,他还是不甘心这样离开。《丛书》是匡老呕心沥血的作品,匡老为弘扬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燃尽了自己的生命之火,丁老怎能不亲临新闻发布会现场,为匡老实现这一弘愿呢?这就是丁老不能光临校庆盛典的缘故。
匡老为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培养好下一代,是他最大的心愿。丁老最明白匡老的心意,为了实现他的愿望,她提议建立了“匡亚明基金会”,期望借助匡老的声望,筹措资金,帮助家境贫困而渴望成才的青年完成学业。
对于正在成长的新一代大学生,丁老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她语重心长地说:“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德、智、体’全面发展。”谈起教育,丁老有着深刻的见解:“首先是道德,我们大学生要影响社会,但如果我们自身在道德品质上不加以培养怎么行呢?胡锦涛总书记现在提出了‘八荣八耻’,就是强调加强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到大学不光是来求知的。第二,‘智’,这也不是死读书,匡老当时也是最反对死读书的。尤其现在提出了“创新型人才”,要创新,就要认真读书,有很好的基础,要了解社会,才能够有所创新。第三,‘体’,匡老说过:‘知识不能装在一个病体里。’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怎么服务社会呢?学到的知识不是私有的,必须用来服务社会。”
匡老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青少年时代,投身工农革命运动,出生入死,成了为祖国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革命家;中年时期,倡办报纸,笔枪字弹扫敌顽。随后又献身教育,招贤礼士,育人不倦,成了名闻国内外的教育家;耄耋之年,著书立说,探微索隐,群贤毕至图大业,成了弘扬传统文化、惠泽后世的哲人学者。他为后人留下了太多值得缅怀、纪念、继承和发扬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10年了,但他的思想、精神和品格正激励着我们前行。78岁高龄、身体羸弱的丁老,从未停下脚步,正在完成着匡老的一个个心愿;吉大的后来人,从未停下脚步,正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步伐,正在实现着老校长匡亚明先生的弘愿。 老一辈教育家真的很让人感动{:9_24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