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业达 发表于 2010-6-15 11:05:36

拜读展校长《如何构建吉林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两点想法!

一、创新不一定需要经费,而且创新还能创造新的、稳定的经费来源!经费,对于大学是一个重要的资源,教学需要经费的支持,科研需要经费的支撑,学生实践活动需要经费的帮助;但经费对于大学而言又是一种极度紧俏的资源!在《如何构建吉林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一文中,校长提到“其实,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都是创新,而创新不一定需要经费。”和“除了“统筹使用”的原则外,“不花钱”也是一个原则。”一个寺院和尚很多,但粥目前就那么多,不可能足够分配给每个和尚;如果不能减少和尚的数量,那为什么不能增加粥的数量?如果要增加,该如何增加?目前中国大学的主要经费来源来自国家投入,国家给批多少,地方财政给补充多少,大学就有多少。可自从计划经济时代结束之后,政府在对待财政支出的问题上越来越谨慎和苛刻,审批程序和要求越来越严格。但当前中国的大学多数还没能适应从“全面配给”到“选择配发”的转变,对经费来源的意识相对西方大学有一定差距。因此,创造新的、稳定的经费来源是非常重要的。我不敢说自己的想法对于解决所有经费难题有什么明显的作用,但起码在在校生实践这个方面,我还是很大胆的认为我的想法思路会有助于为大学创造新的增值亮点。吉林大学每年的学生保有量基本维持在6万人左右,每年标准的在校时间大约为9个月,另外3个月的假期也会有部分学生留在学校,而且假期留校正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学生也要消费,这就铸造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经济市场,单个学生的消费能力可能不如一般白领或工薪阶层,但6万人的总和带来的总体利润是不可轻视的。学生认为如果能够引导部分学生“近水楼台先得月”——开发校园市场;仅此一块就能够创造出相当大的现金流量和利润空间!学校完全可以在这个利润空间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以便于补充大学在其他方面的资金紧张问题。二、关于多学科互补综合发展、跨学科学生交流与开拓学校经费来源目前对于中国的各所大学,有一个大家都比较头痛的问题:如何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保持住各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保证本校毕业生不但能够就业,还能够就“好业”。吉林大学是个综合性大学,庞大的专业数量每年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大量各个行业所需求的人才。就目前学生所了解到的吉林大学的强势专业前5名有:汽车、化工、法学、医学、考古;但吉大还有其他一些学科专业需要发展,而且像轻工食品等国家投入资金较少,又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就可能会受到经费不足这个问题的严重困扰,容易造成想培养精英而缺乏相关支持,最终推向社会的此类专业毕业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不能满足相关产业所需要的人才水平。我认为,对处于此种情况的各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单纯寄托于国家的投入,毕竟国家的主要注意力并不在此,更多的是要贴近社会的需求;因此,此类专业的相关教育实验经费、科研经费和学生专业实践经费更多的是要向社会索取。将吉大现有存在互补关系的弱势学科的人才教育培养结合起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行业的创业实践,让学生发现市场空白,发掘市场潜力,在实践中不断地促进学生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并创造出新的、系统化的、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和特色产品,进而将这种符合经济市场要求,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属性的模式、产品加以知识化、量产化,最终在学术上形成新的概念和体系,在经济上为学校谋求新的经费来源和学生的就业岗位。我有些无奈,刚刚结束高中学习生涯的我还没有学习到能够以精简的专业术语来准确的表达我想描述的学科互补发展、跨学科学生交流与开拓学校经费这个小标题自身内涵的方法,请原谅我以最简陋的方法阐述我的想法——举例假设。以食品类专业为例,此专业国家投入少,是非重点专业,但对于大众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此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很难能够谋求到国家机关、国有企业的最佳岗位;外企又并不认可我国在食品工业上的技术能力,多数毕业生在外企无法获得称心如意的工作;内资民营企业对于国内培养的专业人才要求高,且不注重与院校合作培养相关专业的特色人才,掌握着社会需求信息的民企希望获得产品研发能力却往往忽视大学的科研创造作用。如果大学要发展食品类专业,我认为有可能通过以下过程来逐步实现。1、先通过引导商学院学生做食品类行业的相关创业实践项目,让拥有专业商业知识和能力的商学院学生在实践中调查相关数据和资料、了解社会对此类产品的属性需求、寻找发现被忽略的新兴市场,最终将这些信息结合商学院学生自有专业知识,在相关学者的指导下完善分析市场需求,作出最终的市场总结。2、由学校引导商学院与本校食品类专业学生之间、学者之间进行交流;引导食品类专业学生根据商学院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现有教育实验条件、科研条件,创造能够解决目前已知问题的方案和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3、由商学院学生具体运作食品类专业学生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将其推向市场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汇总分析后回馈给相关研发的学生、学者,研发人员根据回馈信息改善、完善产品,并最终形成具有品牌竞争力的最终产品与具有特色的知识产权专利。4、学校牵头组织参与实践项目的商学院、食品类专业的学生组成相应的中小公司、企业,正式进入市场开始运营;学校继续为此类企业提供科研平台和人才教育平台,中小企业通过自身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率,在利润中分配出一部分供给大学作为补充经费之用。上面四步就是我所构想的一种多学科综合发展、跨学科学生交流和大学经费来源扩展的一种思路。一点浅见,不知是否妥当,望各位看官赐教,于业达在此万分感谢!

江海志 发表于 2010-6-17 09:45:00

加精了

于业达 发表于 2010-6-17 12:28:06

非常感谢加精

江海志 发表于 2010-6-17 14:11:41

楼主是吉林省的?

于业达 发表于 2010-6-20 12:24:13

没错,但我4岁下山东,在山东居住了14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拜读展校长《如何构建吉林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两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