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同城 发表于 2011-12-14 16:17:06

边界

安哲的这部电影意在探讨“边界”问题,实际上,他的好多电影也一直在表现这个概念,只是,这一次,是关键词,是被从各个角度强调的关键词。
  
   一、 空间的“边界”
  影片中地理的边界是非常清晰的,甚至影片一开始就呈现了“公海上难民的尸体”这样的惊人场面,电视台的记者流连于希腊边境的“等待室”,试图解读国界的意义。国界,在《雾中风景》中是一条黑暗中河流,在《永恒与一日》中是边境铁丝网上悬挂的人。国界总是意义重大,多跨出一步,就是死亡。
  记者在“雁足悬空”中体味这一步的意义,一道鲜明的分界线,将一座桥梁,一对夫妻,一条道路分成两半。
  
   二、 时间的“边界”
  结束时,政治家失踪的时间被假定为1999年12月31日,这是一个时间的“边界”,下一个时刻,将要开启一个新的纪元,可是时间的边界有意义吗?新的时间是否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局面将要开启?正如片中《世纪末的忧郁》所言:不管是用什么措辞,新的共同体的梦想,真的能实现吗?
  
   三、 人际的“边界”
  人与人被什么阻隔和分开?除了时间和空间?被社会习俗,宗教信仰,性别,甚至是人心中的怯懦和猜忌。沟通的无效和不可能已经是被伯格曼无数次重复的话题,在安哲的电影中,则显示出了另外的风貌:相爱的陌生人无法相守,因为尽管有热情,却一个已为人妇,一个不过是过客。多年的夫妻对面不相认,因为太过熟悉,还是太过陌生?
   这极端亲密的关系却演化出极致的疏远。
  
   《鹳鸟的踟蹰》把这种种边界的形态编织在了一个“政治家失踪”的故事里,也采用了安哲的绝技“单频闪回”来连接两个时空,叙事和表意都很丰满丰富,算得上是一部精心之作。但也许是因为要说的东西太多,所以比起《雾中风景》的单纯和浑然,还是多了那么一点点刻意。

基督山的茶杯 发表于 2011-12-15 04:29:58

哈哈,我也刚看完,觉得不错

依然被占用 发表于 2011-12-15 05:35:28

只得推荐的一部电影啊,顶你

美之天地 发表于 2011-12-15 05:55:11

分析的不错,写的真好,人才啊

murus 发表于 2013-10-9 05:32:29

谢谢楼主,共同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边界